2017鉗工論文
鉗工技能是機電專業(yè)學生必備的專業(yè)技能。但要學好、掌握這項技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,因為鉗工這個工種是既要技術,又要體力的。以下是2017鉗工論文,歡迎閱讀。
2017鉗工論文1
一、加工螺紋底孔應注意的事項
(一)嚴格按照《機械工人切削手冊》進行查表和計算,選擇所需加工螺紋底孔的鉆頭或擴孔鉆頭。鉆頭的切削刃要鋒利,刃帶要光滑,不得有毛刺和磨損等,避免底孔刮傷或產生錐度等缺陷。
(二) 鉆孔時要選擇適當?shù)霓D速和進刀量,根據材料不同,選擇合理的冷卻潤滑液,以防止產生過高的切削熱能,而加厚冷硬層,給以后攻絲造成困難。
。ㄈ┑讖酱笥10mm時,最好先鉆孔再擴孔,使底徑達到所要的直徑和粗糙度,底孔粗糙度應不小于3.2√?梢员苊庠斐蓮澢蛢A斜,而致使螺紋牙型不完整和歪斜。
二、螺紋攻絲實例
。ㄒ唬⿲8以下的小直徑螺紋進行攻絲,一般都在排鉆上加工,用一般的彈性夾頭夾持住機用絲攻,在排床下面裝置腳踏開關,攻削時手扶工件,鉆床轉速一般采用480—860轉/分,適當?shù)丶有┎擞。在攻絲過程中,鉆床主軸保持不動,絲攻進刀和退刀完全靠手控制,靠手感感覺,如果絲攻負荷增加,可立即踏下反轉開關,就可以方便而迅速 。
。ǘ┑貙⒔z攻退出。這樣就避免絲攻折斷,如此往返加工,提高工作效能,適用于批量生產。
。ㄈ⿲Σ讳P鋼材料的加工。在實踐中,遇不銹鋼材料的攻絲是件比較困難的事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呢?這就要將絲攻進行修磨,使切削錐度延長,一般為4°,使校準部分留4t ,這樣可以減小切削厚度和切削變形;同時,切切屑也容易卷曲和排除。加大前角和后角,使γ=15°,α=25°,以提高切削能力,減少摩擦。這樣,雖然刀齒的強度有所降低,但因切削錐角較小,切削部分加長了,使每個刀齒的切削負荷減輕了,所以對刀齒的`強度影響不大。用這種頭錐攻完后,再用二錐和末錐加工,可以提高螺紋的質量和粗糙度。
三、絲攻的修磨。
絲攻發(fā)生磨損和崩刃以后,可以通過修磨恢復它的鋒利性,一般情況下,主要是修磨刀齒前后角。
(一)切削刃前面的修磨。當絲攻的切削刃經鈍化或粘屑,因而降低其鋒利性時,可以用柱形油石研磨切削刃的前面。研磨時,在油石上涂一些機油,油石掌握平穩(wěn),注意不要將刀齒的小園角。研磨后將絲錐清洗干凈。當絲攻的刀齒磨損到極限成崩刀齒時,可在刀磨上用片狀砂輪修磨刀齒的前面。修磨好后,用柱形油石進行研磨,提高刀齒前面和容屑槽的粗糙度。
(二)切削刃的后角的修磨。當絲攻的切削刃損壞時,可在一般砂輪上修切削刃后角。修磨時要注意切削錐的一致性。轉動絲攻時,下一條刃齒的刃尖不要接觸砂輪,以免將刀齒的刃尖磨掉。
四、絲錐本身的質量狀況對加工的螺紋孔有著直接的影響,因而在選用絲攻時,要注意幾點:
。ㄒ唬┙z攻的螺紋表面和容屑槽要光滑。如切屑瘤、粘屑或銹蝕時,要消除干凈,以完全阻礙切削的排除。絲錐的牙形和切削部分的刀齒要鋒利,不得有崩刃、毛刺、碳傷等,否則在攻削時,就會粘屑和破壞螺孔表面粗糙度。
。ǘC用絲攻的裝夾部分要光整,對磨損嚴重的要進行修磨;手用絲攻的方頭棱角磨損后,應修磨小一號,防止攻絲時夾持不牢,產生打滑。
。ㄈ┮_到工件螺紋孔的精度,要選用相應精度的絲攻進行加工。
2017鉗工論文2
根據技工學校學生的特點,解決學生生產實習存在的實際問題,探索銼刀柄在手心準確定位方法;利用推力點,促使鋸削技巧形成。因材施教,使學生掌握一技之長,成為社會四化有用之才。
銼刀柄握法 推力點 鋸削技巧形成
銼削、鋸削是技工學校鉗工專業(yè)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。銼削、鋸削技能的學習是受握法、站立部位、身體動作、作用力點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的,傳統(tǒng)的握法(如《鉗工生產實習》p35,圖4.2大板銼的握法;p59,圖5.2手鋸的握法)出現(xiàn)握銼柄后頂住部位稍偏離手心,銼削時一用力,銼柄逐漸后移,“握”變成“抓”,造成銼刀推出力度不足;滿握鋸柄的推力點高于鋸條安裝孔中心約30mm,偏高的推力點很容易造成鋸弓向兩側擺動,造成鋸條折斷及鋸縫歪斜。
基于此,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,在改進銼、鋸的握法方法進行了探索。
一、 合理引用,改進銼柄握法
銼削是每位鉗工專業(yè)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。在鋸、銼、鏨等技能的學習過程中,很多學生都認為銼削技能容易掌握。其實不然,銼削的'平面、平行面、垂直面精度要求均較高,要達到銼削的加工精度,必須掌握扎實的基本技能,而在銼削的基本技能形成中銼刀的握法是關鍵。
1、 大板銼刀傳統(tǒng)握柄方法及存在問題
大板銼握法:右手緊握銼刀柄,柄端抵在拇指根部的手掌上,大拇批放在銼刀柄上部,其余手指由下而上地握著銼刀柄 。此說無可非議。但多數(shù)學生認為銼削操作技能容易掌握,沒什么危險性,因此當實習指導老師在講解、演示時,學生漫不經心,操作時掌握不了握柄的要領,造成2/3的學生出現(xiàn)銼柄握住部位稍偏離手心,銼削時一用力,銼柄逐漸后移,“握”變成“抓”(如圖1)。由于銼柄沒有頂在掌心,銼刀推出力度不足,兩手無法控制用力平衡,動作不協(xié)調,銼削加工面就不平整。
2、 改進銼刀握柄方法
為解決學生銼刀握柄容易頂偏問題,經常將銼刀柄放在手掌上反復擺放、握壓,使銼刀柄能準確對準掌心進行多種形式的嘗試,尋求準確的定位。在嘗試中發(fā)現(xiàn)用右中指作鉤狀后將銼柄放在上方,握緊銼柄后頂住部位比較靠近在掌心上。在此基礎上再調整各手指的握緊順序,使銼柄能較準確地頂住掌心。右手中指作鉤狀的過程,發(fā)現(xiàn)如將無名指及小指收攏,與兒童玩耍時的手作槍狀形一致,此法在教學中應用,銼柄在手心上都能準確定位,具體方法如下:
a)右手先作狀如圖2(a),右手在此方位如舉槍,容易引起學生注意。
b)右手再作狀如圖2(b),右手在此方位為的是使銼刀握后與銼削方向一致。
c)將銼刀柄放在中指彎形上并頂住掌心位。
d)拇指按住銼柄。中指微松上移壓住銼柄,食指呈鉤狀與拇指相對壓住銼柄,銼柄頂住掌心位置。注意銼刀水平放置。
e)當處于銼削狀態(tài)時,還應調整人體的相對位置,保證Ⅰ、Ⅱ、Ⅲ三點成一直線。如果三點成一直線,銼刀推進方向性好,由于銼刀推進過程能保證直線運動,從而可使銼削工件表面達到平整的要求,提高了加工表面的質量。
通過形象手法“游戲”,啟發(fā)學生的思考,調動學生學習興趣,活躍課堂學習氣氛,使技能上手快,銼削加工表面質量隨之提高,形成一個良性循環(huán),對銼削技能技巧的形成有較大的促進作用。
二、 巧妙利用推力點,促成鋸削技巧形成
鋸削看起來與銼削一樣容易入門,但多數(shù)學生在學習鋸削過程容易出現(xiàn)速度過快(80次/分鐘)、鋸縫歪斜的現(xiàn)象。如果不刻苦學習,不潛心去研究鋸弓的握法及力作用點的位置,很難使技能化為技巧。
大部分實習指導老師講授“手鋸握法和鋸削姿勢,壓力及速度的握法”時,都根據《鉗工生產實習》p58圖5.1握法及課本內容進行教學。本來右手滿握鋸柄,左手輕扶鋸弓前端,這種握法對學生掌握鋸削技能的入門是起到關鍵的作用的,但學生如果簡單沿用傳統(tǒng)的鋸削方法持續(xù)練習,不潛心去研究握法及推力點,則技能的提高緩慢;又因為兩手握、扶及力作用點受到制約,技巧難以形成,鋸削斷面質量及平面度較難達到精度要求。
原右手滿握鋸柄位置,當用力推出時,作用于鋸柄的推力點高于鋸條安裝孔中心位置30mm左右,由于作用力點與鋸條不在同一直線上,偏高的作用力點很容易造成鋸弓向兩側擺動,鋸條容易折斷及鋸縫歪斜,致使鋸條用量增加和鋸削斷面平面度不能保證,加工質量受到影響。除了右手推力點(握位)外,左手拇指按壓位置對鋸弓下壓力度影響很大,如果前端按壓力度不足,在剛推出的瞬間,因后面力臂長容易造成前后不平衡,導致鋸削過程上下擺動幅度大,影響鋸條的運動路線和斷面鋸痕的清晰度。
假設安裝孔中心作為一定點,推力點1在其上方30mm的位置使鋸弓向一側的偏移量為B(圖6),如果將該點向下移動20mm,推力點2高于定點10mm時使鋸弓向一側的偏移量為B/3,推力點接近鋸條安裝孔中心,即推力點較直接的作用于鋸條運動方向,鋸弓就不易擺動。(說明:推力點2是滿握鋸柄的局限位置)。加上使拇指呈鉤狀用關節(jié)內側扣住鋸弓,這樣可以增加下壓力約1倍,由于前端的下壓力增加,可解決剛推出瞬間造成前后不平衡的毛病,當然身體要配合整個鋸削動作的完成,注意右手推出力要大于前端下壓力,才能使鋸條前進,而且不使鋸條壓斷。即要掌握正確的方法,又要勤學
苦練,才能使動作協(xié)調自然,動作協(xié)調自然才能獲得最佳的鋸削效率。
由于前端下壓力增加,動作配合協(xié)調,鋸削速度自然就能慢下來,人操作起來也就不容易疲勞,對鋸削的“論提久戰(zhàn)”非常有利。改進后,由于往復速度一般可少于40次/分鐘,因此有較多時間去注意鋸縫與所劃加工界線位置,使鋸削斷面平面質量提高。由于鋸削斷面質量的提高,使學生感受到技能進步的喜悅,提高學習興趣的,使技能轉化為技巧的學習時間縮短了約1/3。
綜上所述,在銼柄的握法上,由于寓教于樂,引發(fā)學生學習興趣,調動學習主動性,解決銼柄頂住掌心位置的問題,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,提高加工表面的質量,促進銼削技能技巧的形成;在鋸削方法上,由于改變兩手力的作用力點,使右手推力點方向與鋸條前進方向接近一致,減少鋸弓推進擺動,又使左手下壓力提高,保證推出瞬間前后平衡,提高鋸削效率和鋸削斷面質量,縮短技能轉化為技巧時間。兩種技法的改進對生產實習教學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。
2017鉗工論文3
主題詞:鉗工技能 目標 基本技能 感覺 綜合操作 評價
摘要:通過明確學習目標、激發(fā)學習意愿;對鉗工實訓目標分解,作到心中有數(shù)。培養(yǎng)打牢基本操作技能基礎,培養(yǎng)感覺技能,
注重綜合操作訓練,對學生的成績及時作出評價,激發(fā)學生積極性。
如何教好鉗工這門專業(yè)技能課,應該怎樣組織教學?通過教學實踐和不斷的思考,我認為,要做好這項工作,應抓住以下六個方面:
一、明確學習目標,激發(fā)學習意愿
我校為職業(yè)類學校,學生素質和普通中學相比,差距較大。對機械專業(yè)而言,學生基礎多數(shù)較差,且具有一定的厭學情緒,一些學生就只想混張高中畢業(yè)證。文化課不必說,專業(yè)理論課也不認真學。鉗工這門課雖然是專業(yè)技能課,但仍有一些同學改不掉作風懶散的壞毛病。有的同學怕吃苦受累,學習不用心,干活不認真,這樣下去,根本達不到實習的要求。
為了圓滿完成教學任務,使學生掌握有效實用的專業(yè)技能,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,激發(fā)學習意愿。一方面,我校實行“雙證”制度,技能等級證書是學生畢業(yè)、升學的必要條件,也就是說學生畢業(yè)前要先取得勞動部門頒發(fā)的技能等級證書,然后教育局才能根據在校成績,頒發(fā)畢業(yè)證書;參加對口升學的學生,也要在取得技能等級證書后,方有資格報名參加對口升學考試、升學。另一方面,我國目前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發(fā)展階段,工業(yè)上緊缺大量熟練的技術工人。作為職業(yè)學校學生,練好專業(yè)技能,既是其區(qū)別于普通學校學生的特征,也是對其今后的工作有著不可代替的重要意義。所以,在鉗工教學時,我并不是上來就把學生帶到鉗工車間開始講解,而是先開一個動員會,強調上述觀點,使學生認識到鉗工技能實訓的重要性,真正在內心覺得有必要學好練好鉗工技能。
二、分解鉗工實訓目標,作到心中有數(shù)
學生光知道了“為什么學”還不夠。由于平時不良學習習慣的影響,如果僅有一個總體實訓目標,學生對自己每次課程必須達到的技能練習要求不夠清晰,缺乏緊迫感,新鮮勁一過,又會懶懶散散。因此,有了掌握鉗工技能的愿望,還要讓學生對總體實訓學習的內容,各階段必須要掌握的技能目標有所了解,作到心中有數(shù),知道自己在何時應該具有什么樣的技能。這樣,學生就不至于簡單的以為時間還長,對自己反復的動作練習感到枯躁單調,對照分解出的每個階段技能目標,明白自己技能的不足之處,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,有了時間意識,產生一種緊迫感。
具體來說,在開始練習前,我將以前的同學參加技能鑒定的工件展示給同學,從工件的形狀、尺寸公差、形位公差、配合精度、加工的方法與過程、考試工時幾方面給學生進行分析,先讓學生初步對他們應掌握的鉗工技能有個總體了解,然后把從開始實訓到參加技能考試之間的時間進行分配,指出在每個時間階段內要掌握的技能,比如第一周的課是鋸割練習,學生要做到基本掌握正確的鋸割方法,保證鋸割尺寸誤差小于一個毫米,鋸縫與基準面垂直度誤差小于一個毫米。第二周鋸割練習要控制尺寸誤差小于半個毫米,并向學生指出,如果鋸割尺寸誤差不能準確控制,過小導致工件報廢,過大則增加銼削工作量和勞動時間。學生明確了每個階段的學習目標后,練習起來的時間觀念就會增強。
三、 培養(yǎng)基本操作技能,打牢基礎
基本操作技能是專業(yè)技能分解后的局部動作,這些動作相對比較簡單,容易掌握。通過教師的講解、示范動作要領,使學生由簡單機械的模仿,到逐漸地熟練掌握。在這個過程中,學生會出現(xiàn)較多地失誤和多余動作。教師如不能及時發(fā)現(xiàn),一旦養(yǎng)成習慣就難以糾正。因此,在學生開始練習后,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姿勢動作的正確性,及時指出問題。當學生能初步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后,隨著練習的深入,動作連貫,協(xié)調一致,不再需要時刻注意就能持續(xù)穩(wěn)定正確的操作,教師才可以放手讓學生自行練習。
鉗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劃線、鋸割、銼削、鏨削、鉆孔、擴孔鉸孔、攻絲等。其中的鋸割和銼削又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,這些操作技能要在生產實踐中通過大量的練習才能形成。以鋸割來說,許多學生剛開始可能并不是太重視,憑著一股沖勁,一口氣鋸下去,不一會兒就累的.胳膊、手發(fā)酸,鋸出的鋸縫歪歪斜斜,參差不齊。實際上,正確的鋸割動作,從鋸條的安裝,起鋸的方法,鋸弓的握法,站立的部位,身體與胳膊運動的配合,用力的速度與大小,眼睛的注視部位都密切有關。正確動作的掌握,可以使學生節(jié)省很多體力,這樣才能進行一連幾個小時的練習。學生剛開始要對這些方面反復練習,逐步加強動作協(xié)調性,形成良好的操作習慣,并且隨著大量的練習,逐漸提高鋸割的精度,減少為下道銼削加工所留的余量。比如鋸割后的切削余量大約達到0.2mm,這樣才算打牢了鋸割的技能基礎。再比如銼削加工時,學生對銼刀的握法、站立部位與姿勢動作、操作用力、銼削方法等幾方面的掌握也都需要大量的反復練習。銼刀能否端平,更是一個需要反復觀察、反復糾正的訓練,學生對自己姿勢是否正確往往會“當局者迷”,通常要安排兩人一組,互相檢查。只有當隨手端起進行銼削都能基本做到水平,才能進行更高的練習。
四、培養(yǎng)感覺技能,鍛煉反應能力
感覺技能是指與感覺器官的敏銳程度有關的技能,不同專業(yè)有其特殊的感官要求。如汽車修理工能憑聽覺判斷發(fā)動機工作是否正常。在鉗工技能實訓中,僅僅掌握基本操作技能還遠遠不夠。鉗工的操作主要用手來完成,培養(yǎng)出一定手感就更為重要。感覺是否正確與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加工工件的質量和速度,體現(xiàn)了學生的技能水平。對初級技工考核而言,加工的尺寸精度通常也要控制在絲米級。學生要對自己的下手有一定分寸。以銼削為例,學生需要了解當自己分別采用大板銼、中銼與油光銼時,每次銼削的銼削量大概值,以免下手不分
輕重,開始尺寸超出,忍不住用力連銼幾下,就把工件尺寸銼小了。這就要求學生多動手、多檢測,多思考,多觀察,通過科學訓練,熟能生巧,循序漸進,逐步培養(yǎng)出一定的感覺技能。一般情況下,熟練的學生在鋸割后留下約0.2mm的余量,使用大板銼連銼十次左右,將余量減少到約0.1mm,然后使用中銼再銼削十余次,余量控制在0.05mm左右,最后用油光銼修整。
五、注重綜合操作訓練,有針對性進行課題練習
在學生熟練的掌握單項操作技能后,就要有計劃地把各種單項操作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,進行綜合訓練,培養(yǎng)學生的綜合操作技能,這是鉗工技能訓練的又一重要階段。教師應根據實訓的內容和要求,制定具有一定針對性的課題練習。這種訓練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,加深對知識、技能的了解與認識,促進學生迅速提高技能,做到熟能生巧。如鉗工技能訓練中多數(shù)都要制作的一個小釘錘,就是出于這樣的考慮。對于技能考核的要求,鉗工的針對性練習課題較多,例如“凹凸T形配”、“方孔配”等。
六、對學生的成績及時作出評價
無論是單項操作技能練習,還是綜合操作技能訓練,在每次實訓時都要建立一個評分標準。學生對照這個標準,可以了解實訓的要求,教師利用這個標準,方便對學生的技能水平作出評價;學生發(fā)現(xiàn)自己技能的不足,立即改進,教師對學生的成績及時予以肯定,激發(fā)學生的上進心。教師還應注意利用技能評價,引導學生進行相互比較,增加競爭意識,形成你爭我趕的局面,提高學生積極性。
2017鉗工論文4
二十一世紀是工業(yè)高速發(fā)展的時代,這需要造就大量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,對于這一領域的職業(yè)類教師而言,責任重大而深遠。如果僅運用傳統(tǒng)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,將容易使學生形成定向思維和造就能力的局限。這對學生走上工作崗位適應當代科技生產是十分不利的。針對這種情況,在鉗工教學中,應結合實際,綜合運用多種知識,在傳統(tǒng)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創(chuàng)新。
一、理論聯(lián)系實際是鉗工教學的基本條件。
人們常說;實踐出真知。鉗工教學一直以來強調教學要理論聯(lián)系實際,但真正做到這一點的卻很少,除了條件受限制外,大多是教師本身缺乏對實踐重要性的認識,只是一昧的照本宣科,本已抽象的知識更顯枯燥,這樣不利于學生感性認識的提高。所以我們應不斷提高學生感性認識,來充實學生的理論認識。
1、因材施教,制作一些鉗工操作的簡單過程。在教學的過程中,將會涉及到大量的操作性的內容,而許多學校又不完全具備操作模型和模擬場地。這就需要我們教師主動的挖掘和創(chuàng)造。例如:在研磨一節(jié)中,在沒有研磨平板、研磨劑、工件的情況下,利用鐵板作為研磨平板,黃砂摻水作為研磨劑,石頭作為工件,邊進行現(xiàn)場研磨,邊結合課本教學,最后,石頭表面被磨去了薄薄的一層,讓學生真正領會到研磨操作的全部內容。這樣的教學對學生來說即形象又直觀,學生也很喜歡,因而效果良好。
2、帶學生參觀校實習工場,觀摩高年級實習操作課。學生的理論學習到了一定程度,迫切想知道現(xiàn)實的各種狀態(tài)。這時教師利用學校具有的實習工場(一般學校都有),帶領導學生進行參觀,了解鉗工一些常用工具、量具、機床,并在高年級學生操作時,聯(lián)系課本內容進行現(xiàn)場講解,具備條件的可以讓學生進行試操作,這樣可以提高他們學習興趣,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。
3、參觀專業(yè)機械廠,了解機械加工過程,進一步加強感性認識。鉗工教學的過程,是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,學生的理解、領悟能力也在得到不斷提升。他們已經不滿足于平時所見的,渴望更多的了解。這時,教師應在恰當?shù)臅r間,帶領學生去設備齊全、工藝先進的機械廠參觀。參觀的同時,要求專業(yè)教師要結合課本知識和實際操作過程的講解,特別是在課堂上不易講明的、講徹底的內容,要著重講解。對學生參觀過程中提出的問題,要耐心指導。只有這樣,才能取得很好的學習,否則,無疑是走馬觀花,失去參觀的意義。
二、與其它學科的配合教學是鉗工教學的能否成功的必要保證。
在鉗工實際教學中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它不是一門獨立性的課程,它的教學與其它學科有千絲萬縷的聯(lián)系,如果,僅從鉗工單方面的角度來開展教學,是遠遠不夠的,必不能夠取得教學成功的。因此需要我們靈活的運用各學科的知識,來輔助做好鉗工教學,這樣做是十分必要的,也是可行的。
1、基礎知識是學好鉗工的關鍵。雖然鉗工教學給學生容易造成不需基礎知識,或需基礎知識很少的感覺,但在具體教學中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,很難學好鉗工。其時,在課程中,例如:鉗工落料、尺寸鏈計算、裝配、定位誤差計算等問題,需要大量的基礎性知識。所以,在教學中,除了正常的鉗工教學之外,還需進行必要的基礎知識的補充。這對學生學好這門課程也是很有好處的。
2、其它機械專業(yè)課知識對學好鉗工也至關重要。鉗工在實際生產中,有著“萬能鉗工”的美譽。這除了證明鉗工的作用之外,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鉗工的涉及知識面較廣,內容的復雜。在實際教學時,不難發(fā)現(xiàn)許多的機械專業(yè)課程,自始至始貫穿于鉗工課程中,例如關于金屬材料熱處理知識,刀具角度及刃磨知識,機械制圖,機械制造等,都與鉗工有著密切的關系,而這些知識的'補充,對能否學好鉗工課程是十分重要的,而對于任課教師來說,加強這方面的知識學習也是很必要的。
三、不斷充實自我,努力搜集現(xiàn)代科技科技知識,創(chuàng)新課程內容是學好鉗工的重要途徑。
當前的鉗工教學,由于工業(yè)飛速發(fā)展,書本的知識與現(xiàn)實已有很大的差距。記得曾有人說過:書本的知識與時代腳步相比,總是滯后的。所以,這就要求我們的任課教師,在教學中,應本著“盡信書,不如無書”的觀點來對待,對于書本中的常識性、基礎性的問題應講深講透。同時,應更新觀念,不斷創(chuàng)新,將課本以外的東西融入到教學中去,與時俱進的開展教學。
1、教師應不斷充實課程以外知識。在鉗工的教學中,我們應注重學習課本以外的內容,不應該在鉗工中學鉗工,而應跳出鉗工來教鉗工,這包括,我們應吸收新的知識和技術。
2、教師應收集更多的當代信息,填補書本的空缺,F(xiàn)代鉗加工方面的機械、材料、加工工藝在日新月異的發(fā)展,作為教師,不應停留在原來的一些傳統(tǒng)的加工模式或工藝(其實早已淘汰),而應注重從網絡、電視、雜志等方面收集更多的當代信息和科技,充實到我們的教學中。例如;納米科技是當今的熱門話題,但在書中只字未提。這時,我們應及時查閱各種資料,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補充說明。這樣教出來的學生,才能應付將來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,至少不至于一無所知。
3、教師應拓展眼界,創(chuàng)新教學方式。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的走出去,請進來,努力拓展自己的視野,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,有開拓性的來進行鉗工教學。
通過,形式多樣的教學探討,我們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其實,教學過程和方法,沒有定論,也沒有固定的公式可照搬照套,只有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,不斷的發(fā)現(xiàn)問題,總結經驗,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,才會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。
【鉗工論文】相關文章:
裝配鉗工技師論文范文06-29
論文格式及小論文寫法12-11
科技論文畢業(yè)論文提綱11-23
畢業(yè)論文提綱 --科技論文11-24
論文謝詞畢業(yè)論文謝詞12-12
論文論文提綱寫作步驟12-02
學年論文之論文格式12-08
畢業(yè)論文的論文格式12-09
新能源汽車論文發(fā)表論文06-13
關于教育論文的論文8篇05-25
- 裝配鉗工技師論文 推薦度:
- 相關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