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學數學創(chuàng)新教學論文
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能一層不變的做下去,做久了我們就要創(chuàng)新。同學們,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小學數學創(chuàng)新教學論文,一起來閱讀學習吧!
新課程強調引導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,構建具有“主動參與,樂于探究,交流與合作”特征的課堂結構,以創(chuàng)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(yǎng)為重點,改變過去基礎教育過于強調接受學習、死記硬背、機械訓練的現狀。根據新理念,圍繞新教材,結合學生實際,面對新的挑戰(zhàn),實現人人學有用的數學,筆者就從事的基礎數學教學實踐談談感受。
一、正確定位,合理設計課堂結構
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。每節(jié)課相同的教學內容面對的學生卻是不同的,他們認知水平有差異。如何以教學內容為基礎,在教學活動中兼顧不同的學生,筆者認為,樹立正確的數學教學觀,正確定位,合理設計,緊密聯系生活,以靈活的活動方式開展教學較能找準切入點。假如學生的現實起點是本節(jié)教學的下限,則目標的定位應是教學知識點的上限,這就是決定本節(jié)教學的任務所在。要以高起點的學生帶動低起點的學生,才會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興趣,喚起學生去感知和體驗。切忌目標不實,過高或偏低均會造成“越位”。
設計上要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,以教材為依托整合學習資源。切忌將“用教材”變?yōu)椤敖探滩摹保?“活動課堂”變?yōu)椤爸R課堂”。應使學生在組合和參與上、質疑知識點和探究方法上、解決問題的時間上都有所選擇,不刻板地受老師指令的控制,教師要在互動中適時點撥,避免強加于人的說教。
二、還學生權利讓學生出招
有人說: “現在走別人指的路,日后不會自己找路走。”《數學課標》指出,學生是學習的主人。要將課堂還給學生,把時間、空間給學生,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。要相信學生,大膽放手,讓學生有經歷探究、體驗感悟、驗證運用、拓展創(chuàng)新的機會。要做到以上幾點,就要做好六個解放:(1) “解放大腦”讓學生思維;(2)“解放雙手”讓學生操作; (3)“解放眼睛”讓學生觀察; (4)“解放嘴巴”讓學生表達;(5) “解放時間”讓學生參與; (6)“解放空間”讓學生活動。要改變過去傳統教學中那些怕學生出錯、讓學生聽而不辯論、讓學生接受而不思考、讓學生照搬照用而不懷疑的“盡信書”現象。這樣,學生有了展示的舞臺,不同的層面可結合自己的需要去選擇,會了,可以“不聽”,自由發(fā)展,留有創(chuàng)新發(fā)揮的余地。
三、愛的滲透
愛是教育的靈魂。做一名優(yōu)秀教師,愛學生是最起碼的前提,要結合學生實際施愛,也就是說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。尤其是在邏輯性比較強的數學教學活動中,有的學生往往怕出錯、出丑,怕被老師責備,而有意識地回避參與學習。在此情況下教師不能急于求成,不能指望一次活動一次引領就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,要會等待和寬容,要帶著微笑去啟發(fā)、引導。要相信人人都是創(chuàng)造之人,都有創(chuàng)造之時,把出錯和差異作為一種財富和資源去對待、去研究和開發(fā),用愛去激發(fā)學生的內驅力和增強自信心,開啟心靈之窗,點燃理想之火,促成以“學生發(fā)展為本”的教學理念和實踐行為。不難想到,換一個角度看學生就是成功,就是個好孩子,就看到了其可愛之處。
四、貼近生活,感悟數學
數學源于生活,生活中到處有數學的影子。要變“書本中學數學”為“生活中做數學”,把“身邊的數學”引入課堂,讓數學走進生產生活中去應用和實踐,讓學生去體驗成功和發(fā)現的快樂,對數學學習產生一種“特殊感悟”,由厭學變?yōu)闃穼W。這就要求教學活動要貼近生活,巧設巧練。要盡力做到:(1)創(chuàng)設生活故事,激發(fā)學習動機;(2)運用生活實例,領悟知識內涵;(3)自編生活習題,培養(yǎng)應用意識;4.利用教學活動,提高實踐能力。例如:在教學“人民幣的認識和計算”時,就可以模擬買賣貨物的情景,讓學生輪流做售貨員和顧客開展學習活動。要適度地處理好“點與面、源與流、同與異、信與疑”的關系。
總之,課堂教學的創(chuàng)新是無定制的,但要有方向,需要更多的學習型教師不斷在教學中用心挖掘創(chuàng)造性因素,真正以教育的創(chuàng)新來實施以創(chuàng)新精神培養(yǎng)為核心的素質教育。
【小學數學創(chuàng)新教學論文】相關文章:
小學數學教學中創(chuàng)新思維的培養(yǎng)論文12-06
小學數學教學論文精選06-13
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1-19
小學數學教學論文05-17
小學數學教學的論文07-16
小學數學的教學論文11-22